说文解字系列之(五二):“差点”和“差点没(不)”

   2023-09-10 07:43:42 50
核心提示:在我们日常的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有很多语言现象我们似乎习以为常、习见习用,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却发现也饶有意思。“我差点掉进河里”和“我差点没进到河里”两个句子,句意表达完全相反,而整个句子的意思却完全一样。“差点”和“差点没”说的是一个意思,即都是没有掉到河里的意思。而“小王差点被北京大学录取”和“小

在我们日常的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有很多语言现象我们似乎习以为常、习见习用,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却发现也饶有意思。“我差点掉进河里”和“我差点没进到河里”两个句子,句意表达完全相反,而整个句子的意思却完全一样。“差点”和“差点没”说的是一个意思,即都是没有掉到河里的意思。而“小王差点被北京大学录取”和“小王差点没被北京大学录取”两个句子,也是“差点”的肯定和否定形式,而两个句子的意思却完全不同。这又是为何?

总体上来看这种语言现象,我们只能把它归于语言的约定俗成。“约定俗成”一语,最早出现于荀子的《正名篇》,荀子以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意思是,名字和事物的本质并无必然联系,事物的名称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慢慢地自然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谁来要求,也没有谁来规定,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就形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也就为大众所接受和使用。虽然我们不一定明白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但大家都能讲得出、听得懂,也不会误解误会。这就是语言的约定俗成。它是不成文的法则,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交流和表达,甚至是生活。

比如,“四季如春”乃人所共知的成语,但我们如果细细想来,却会发现这个说法不妥也不当。四季皆如春,说“冬如春”、“夏如春”、“秋如春”,都好理解。“如春”意谓舒适惬意、心情舒畅、生命充满活力。但如果说“春如春”,岂不是地道的废话?春天本来就是春天,哪还有什么“如”或“不如”?但既然大家都这样说,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不再追究这一表达究竟合不合语法或者合不合事理。这就是语言的约定俗成。

我们再回到话题上来。“差点”和“差点没"的不同表达以及其所表达除了的复杂的句意,从约定俗成的角度来看,其实有一个其背后隐藏着的界限的。如果句意表达的是人们所不希望发生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那么,“差点”和“差点没”这两种相反的表达,其句意是相同的。回到上例,“掉进河里”是我们所不希望其发生的事情,故其肯定形式(掉进河里)和否定形式(没掉进河里)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即都是指没有掉进河里去。

反之,如果句意表达的内容是人们所希望其发生或愿意看到的事情,那么,“差点”和“差点没”所表达的句意就不同甚至相反。上述例子所言之“差点录取”,就是没被录取,落榜了,落第了,没考上大学。而“差点没被录取”则是刚好被大学录取了,考上了,高中了。上大学是万千学子的梦想,被大学录取当然是学子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在这一点上,我们讲的比较多的,除了“录取”,还有“选举”这一类事情。“差点选上”和“差点没选上”也是两种相反相对的不同表达。除此之外,在其他事情上,似乎也不多见和“差点”这种表达相关的句子。

语言的约定俗成是随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特别的现象,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我们往往把不能从语法的角度作分析的一些语言现象,归之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所以,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其存在具有合理性,虽然有时候看上去不合逻辑或事理。“晒太阳”、“看医生”、“考大学”,就是例子。太阳怎么能“晒”?谁来“晒”?怎么“晒”?其实,它们也只是句子结构的变化所造成的。“晒太阳”的意思就是“被太阳所晒”的意思。在这个被动句中,“太阳”是“晒”这个行为的主动者或施行者,“晒”的行为由“太阳”发出。在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却可以有不同的句式。“太阳晒(他)。”或写成“(他)被太阳晒。”都是一个意思。而在“(他)晒太阳”这个句子中,主动者“太阳”却放在了“晒”的后面。之所以如此安排句中的语序,是为了句子句意表达的需要。句子的主语是句子的话题,即用以回答“谁”或“什么”。主语由主动者还是被动者来充当,这要看句子表达以及整个语境的需要。“(他)晒太阳”,“他”就是句子的话题。如果整个段落的话题是“他”,那么,“他晒太阳”这个表达就是合理的。因为只有这样说,整个语段的话题才能尽可能保持一致。“看医生”和“考大学”也同理。“考大学”是大学考你,而非你“考”大学!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标签: sdf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8:30-5:3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微信
客服

微信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