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顺
名师出高徒,相较宝文斋老板徐志沺,其弟子李炳勋气势更盛,排场更大。他于同治年间开设宝名斋,一度辉煌,终于瓦解,过程跌宕起伏,令人唏嘘。
李炳勋,又名李钟铭,字崇山,又字春山,山西文水人。琉璃厂寸土寸金,一般店铺只有一两间门面,如需扩大经营得向纵深扩展至两进,甚至三进、四进,三间门脸就算阔店。宝名斋铺面一溜九间,规模宏大,故有“琉璃厂一条龙,九间门面是宝名”之称。
贺寿慈书法
宝名斋为何能做到如此之大?孙殿起《三记》称“崇山交结当代大吏,如贺寿慈等”。贺寿慈,字云甫,湖北蒲圻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缪荃孙《后记》则称:“路北有宝名斋,主人李衷山,山西人,才具开展,结交权贵,为御史李璠所纠,发配天津。”
如今很难想像书店老板勾结朝廷大员这种事。在科举时代,官僚皆学者,官大学问大,官僚希望垄断学术资源,书肆业者期冀仗势庇荫,是宝名斋故事的社会背景。
叶东卿旧藏翁方纲等金石文字
宝名斋曾在打磨厂铁柱公(江西会馆)购得汉阳叶东卿(字志诜)藏书一百箱,居为奇货。因为急卖,未曾拆箱,其中尚有古铜器等物,价值极为便宜。吴县潘祖荫闻知屡次往观,不得一见。
潘祖荫字伯寅,咸丰二年(1852)探花,喜藏书,好搜金石,后来也曾任工部尚书,与贺寿慈为前后任同僚。宝名斋店大欺客,连潘祖荫都不放在眼里,因此招至物议,恶名远扬。
光绪五年(1879)春,翰林院侍讲张佩纶上《书贾李钟铭招摇撞骗请驱逐片》,向朝廷参奏宝名斋。据坊间传闻,张佩纶也有类似潘祖荫的遭遇,他去宝名斋欲取阅高架上某书,被店伙拒绝,因此怀恨在心。他在奏片中批评“风气日靡,流品不分”,士大夫“过于自轻”,“与吏胥市侩饮博观剧,酬酢馈遗”。他说:“臣闻山西人李钟铭即李春山,在琉璃厂开设宝名斋书铺,捏称工部尚书贺寿慈亲戚,招摇撞骗,无所不至。”宝名斋勾结朝官部吏、州县小官,“或包揽户部报销,或打点吏部铨补,或为京员钻营差使,或为外官谋干私书,行踪诡秘,物议沸腾。”
张佩纶《涧于集》书影
书肆门面也成罪证:“所居之宅,即在厂肆,门庭高大辉煌,拟于卿贰,贵官骑马,日在其门,众目共睹,不知所捐何职?”张佩纶还指责李崇山“戴五品官服”、“出入景运门”。景运门是宫内由西华门入太和门必经门户,普通人如何能进?慈禧太后闻言震怒,下旨彻查。
调查结果,贺寿慈是李崇山前妻义父,辩称“去年至今,常在琉璃厂恭演龙楯车时,或顺道至该铺阅书”,演龙楯车指同治驾崩,演练治丧仪式。张涵锐《琉璃沿革考》称:“清代遇有皇室大丧,多在窑厂演习抬杠仪式,俗称演皇杠。因内城人烟稠密,向鲜旷地,故在此演习。”朝廷斥为“亦属非是”,“降三级调用”,贺寿慈丢工部尚书职位。李崇山被“驱逐回籍”,宝名斋迅速瓦解,后易为宝文斋、秀文斋等南纸铺及青莲阁笔墨庄。张佩纶之子张志潜辑《涧于集》,收录此奏片。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