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第一份差事是什么

   2023-09-14 10:06:15 50
核心提示:北京大学阅览室的“书记” 1919年元月,离寒假越来越近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闻纸(报纸)阅览室,一名个子瘦高的湖南小伙子显得有点忙碌。他管理着上海《申报》、北京《晨报》、天津《大公报》及英文《北京导报》、日文《支那新报》等15种中外文报纸,每天登记前来看报人的姓名。胡适、傅斯年等大牌教授,谁都没怎么注意这

北京大学阅览室的“书记”

1919年元月,离寒假越来越近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闻纸(报纸)阅览室,一名个子瘦高的湖南小伙子显得有点忙碌。他管理着上海《申报》、北京《晨报》、天津《大公报》及英文《北京导报》、日文《支那新报》等15种中外文报纸,每天登记前来看报人的姓名。胡适、傅斯年等大牌教授,谁都没怎么注意这个青年。但是,他却是日后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毛泽东。

为了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应老师杨昌济的邀请,1918年8月,毛泽东和罗学瓒、罗章龙、李维汉等一行25人离湘赴京。杨昌济希望他要么到法国去,要么留在北京大学读几年书,并挽留他和蔡和森住在豆腐池胡同9号(今15号)“板仓杨寓”。由于来京的新民学会会员居住分散,不便开展活动,不久,毛泽东等人就在景山东街三眼井胡同吉安所夹道7号(今吉安左巷8号)租了3间房,离开了“板仓杨寓”。

经杨昌济介绍、校长蔡元培书面推荐,1918年9月,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在图书馆为毛泽东谋了份临时差事,月薪8块大洋。对于这份差事的名称,斯诺所著《西行漫记》等许多著作都称为“助理员”,其实应该叫“书记”。因为当时北大图书馆除主任外,只有助教、事务员、书记、杂务四类人员,根本没设“助理员”。前两类人员是“正式工”,毛泽东是“临时工”。他明显地不在“杂务人员”之列,只有“书记”一职和他的差事相近。另外,据北大代理校长蒋梦麟后来回忆,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的就是“书记”。

在北大图书馆,毛泽东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报刊,研究各种学说。逐渐地,他对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感兴趣, 李大钊很赞赏毛泽东,认为他是“湖南学生青年的杰出领袖”。毛泽东多次聆听李大钊的讲演,阅读李大钊的文章。他后来回忆,在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1919年3月,毛泽东离开北京,转道上海,回到了湖南。但北京之行进一步打开了毛泽东的眼界,迈出了从湖南走向全中国、全世界的重要一步。“三十一年还旧国”。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作者简介:刘岳,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

本文摘自《前线》2019年01期,原文标题:《1919年1月:寒夜里的一线曙光》,本文有删节,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ID:qianxiantheory)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标签: sdf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8:30-5:3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微信
客服

微信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