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我想把“目标管理”、“结构化”和“清单思维”这三个概念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
首先来看目标管理。
我平时很喜欢给自己定目标。
一来,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得更加有序,让自己更有效率;
二来,可以给自己设定边界,让自己专注于特定的问题,而不是分心去做其他无关的事情。
其实,目标管理的本质就是动机或者意愿的具象化。
所以,我觉得在确定目标时至少要遵循以下几个大原则:
第一、目标是可衡量的,以便评估进展。
第二、目标是明确的,以便有效实施。
第三,目标是可实现的,以便能够达成。
举个例子来说吧。
比如,我今年希望提升自己的演说能力,那么,我会把我的目标定为:“本年度在公共场合至少做五次的公开演讲”。
首先,“至少五次”这个指标是可衡量的,我根据演讲的次数就能评估这个目标的进展情况。
其次,“在公共场合做公开演讲”这个要求是明确的,给我指明了演讲的场合和演讲的方式。
最后,"一年至少五次的公开演讲",我觉得执行起来没问题,努力一把,应该可以完成!
定下了一个结构清晰、可衡量的、明确的、可实现的目标,才有可能去达成它。
而且,不管是管理自己个人的目标,还是管理团队集体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道理!
02
—
有了目标就要拆解成关键的行动,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结构化”的方法。
这里我推荐采用OKR法:O(Object)就是指目标。KR(Key Result)是指关键结果。
通过运用 OKR,我可以将目标进行结构化处理,并通过设定各种指标来衡量目标的达成程度。
继续举上面那个例子:
Objectives(目标):本年度在公共场合至少做五次的公开演讲Key Results(关键结果):
1、参加至少两次公开演讲的培训,以提高演讲技巧和自信心。2、在每次公开演讲后,收集并分析至少五份反馈意见,以改进演讲质量。3、定期进行自我评估,确保演讲计划按照预期进展,并在需要时进行调整。...
整个OKR的设定过程,实际上也是提升自我责任感的过程,它会让我感觉到,这不是我需要做的一件事情,而是我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03
—
目标有了结构化分解,我觉得还不够,我还希望形成更细化的"检查清单",。
就比如,我列出了七个检查项,在每次演讲完后,用它来检查我的演讲质量:
1、主题相关性:我的演讲内容是否都紧扣了主题?
2、信息价值:我的演讲是否提供了新的信息或者有价值的知识?
3、内容逻辑:我的演讲内容是否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让人很容易就能理解?
4、语言表达:我的语言表达是否到位,过程中有没有卡壳?
5、演讲节奏:我的演讲节奏是否适中,有无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6、互动性:我在演讲中是否与听众有良好的互动,能否引起他们的兴趣?
7、演讲氛围:我的演讲是否营造了积极的氛围,让听众感到愉快?
我相信,只要我能够坚持使用这个清单,我的演讲质量一定会有提升。同时,我也会持续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这个清单,让它更加适合我个人的习惯。
04
—
最后,总结一下:
目标不可或缺,它会让我更加专注于特定的领域,做事也更有效率。
制定目标需要结构化的思考,它会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目标,并想好怎么去实现它。
“清晰力”强的人,不仅能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而且能形成完整的任务、问题的检查清单。假如某件事情,只是浮现在我脑袋里,模糊不清,
既没有目标,也没有结构,更没有任务清单,那做事的成功率也高不到哪去。结果最大可能就是:不是漏了这样,就是漏了那样。所以,真正的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保证,一旦把一个复杂的、模糊的事情,真正理清楚了,我就有了实际的着手点,行动也就不会那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