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6 日, " 第八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现当代建筑遗产与城市更新研讨会 " 在 " 第二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 " 四川大学早期建筑群的望江校区举行。本届会议在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指导下,由四川大学、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文物学会 20 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联合主办。会议向社会与建筑文博界推介了 101 个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至此,从 2016 年第一批在故宫宝蕴楼推介,到在四川大学推介的第八批,共计推介了 798 个项目。这些建筑遗产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成果,是中国 20 世纪经典建筑瑰宝的集中展现。
▲第八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之一的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旧址。与会专家认为,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无论是建筑风格怎样更迭,其精神理念永续。回望历时八载的推介工作,与会专家无比感慨: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已成 " 模式 ",它的作用与价值正在明显跃升。无论从宏阔视角,还是微观技艺,都在唤醒遗产新类型,点亮活化利用的征程,扎实服务于城乡高质量发展及延续文脉的城市更新行动。
▲第八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之一的北京发展大厦。作为本次推介与学术活动的 " 亮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建民宣布了《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报告 2014~2024》编撰启动。此外,与会专家们发起了《现当代建筑遗产传承与城市更新 · 成都倡议》(征求意见稿):
倡言一:要在业界及全社会进一步提升对 20 世纪建筑遗产国际视野及核心价值的广泛认知。20 世纪遗产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的《世界遗产名录》上,其国际视野是价值的首位,核心价值是在物质与精神维度上对遗产类别、保护等级、建设规模与地域等方面有清晰的拓展;表现在历史人文与科技文化上,它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保护 20 世纪遗产就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城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浓缩现当代建筑的 20 世纪建筑遗产,确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第八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之一的人民礼堂。倡言二: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要加大对 20 世纪建筑遗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早在 2008 年国家文物局就出台《20 世纪遗产保护无锡建议》及《关于加强 20 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住建部 2020 年已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全国各地利用一切可能,将 20 世纪遗产保护发展纳入政府文化传承工作中,如上海已开展多年新中国优秀建筑保护传承工作;北京已将 20 世纪建筑遗产纳入城市文化 " 蓝皮书 " 编撰系列。可见,各级政府正将 20 世纪遗产作为依托力量,编入 " 城市更新行动 " 与旧城改造清单中,建议国务院部署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在摸清家底时,也要增加对 20 世纪建筑遗产的项目统计;
▲第八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之一的金陵饭店(一期)。倡言三:20 世纪遗产需依法保护,呼吁国家《城市建筑遗产保护法》的编制。《文物保护法》(修改)已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2023 年立法计划,修改要点是拓展文物利用的范围及形式,扩大社会参与;唯有在城市更新中纳入 20 世纪遗产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建筑遗产才可重焕光彩。据此倡议:围绕 20 世纪建筑遗产与城市更新的依法保护,研讨《城市建筑遗产保护法》的编研,旨在为星光熠熠与籍籍无名的历史建筑及 20 世纪优秀建筑 " 拒绝拆毁 ",并传承创新,建构法律保护依据,形成法规标准体系;
倡言四:20 世纪遗产是 " 好建筑 · 好设计 " 的代表作,要全方位为 20 世纪建筑遗产留存记忆。倡议全国各级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机构;高校与相关研究院(所)要设立相关机构,研究以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为代表的 " 事件 · 作品 · 人物 " 的修缮设计、施工、管理的活化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特别要保护新中国建设成就及代表性事件建筑,如改革开放印迹的见证物、有创新设计价值的载体等;加大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口述历史、记忆方法及体系化示范案例研究与呈现等;
▲ " 第八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现当代建筑遗产与城市更新研讨会 " 与会人员合影。倡言五:20 世纪遗产尤其要在全社会用多种方式普惠传播。1999 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 20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北京宪章》已成为建筑文献遗产。时隔 30 年的 2029 年,北京将再次举办世界建筑师大会。这既是业界的 " 盛世 ",也是向公众加大普惠现当代建筑优秀成果的好机遇。为此,中国文物学会 20 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将在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指导下,举办全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摄影大展及深入普及相结合的系列出版工作,还将与著名影视机构合作筹拍 "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 纪录片等。要用多媒体的生动方式向公众讲述,全球现代建筑界的 " 中国风 ",离不开 " 中国范 ",传递中国百年建筑的精神气质,就要让全社会读好读懂中国建筑师与中国 20 世纪与当代建筑文化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彭丹
图片:中国文物学会 20 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 / 供图
编辑:陆正明
责任编辑:江胜信
*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