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87年4月,位于喜马拉雅山麓的中印边境上出现了一群全副武装的印度士兵。他们匆匆忙忙地搬运着石块和建材,脸上充满了慌张的神色。
因为,几乎所有的印度士兵都知道,他们这是非法越境作业,随时都有可能被边境上的中国军队赶回去。
然而,仅仅在几天以后,印度军队就突然变得嚣张了起来。他们不仅叫嚣着要消灭边境上的所有中国军队,甚至还直接表示:印度军队能在战争开始的三天内夺取拉萨的制空权。
面对印度人这种胆大包天的挑衅行为,中国军队也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一场新的边境战争似乎已经到了蓄势待发的地步了。
然而,在最为关键的时候,印度总理拉吉夫却公开向中国“认怂”了......
印度的挑衅
1962年时,中印双方在边境上爆发了一场战争。本来按照印度总理尼赫鲁的设想,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拿下拉萨,对中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威慑之势。
可是,1962年的中国早就不是那个羸弱不堪的大清王朝了。面对入侵我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边境上的解放军战士一鼓作气地将他们全部赶出了国境线。
1962年的那场惨败让尼赫鲁迟迟无法释怀。在那场边境战争结束的不久之后,尼赫鲁本人也因病辞世了。从此以后,印度的政坛也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
1966年1月,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接过了印度总理的宝座。作为尼赫鲁家族的成员,英迪拉非常想完成父亲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愿望。
但1966年的英迪拉还是一个刚刚踏入政坛的稚嫩新人。因此,无论是在面对苏联还是中国的时候,英地拉都极力释放出友好的信号。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局势产生了剧烈变化,印度的综合国力也较20年前有了巨幅提升。
1980年1月,英迪拉再次出任印度总理。这一回,她的对华政策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在印度军方一众将领的怂恿和英迪拉本人的野心刺激下,印度士兵开始频繁地集结在中印边境上展开军事演习。
对于印度单方面制造紧张氛围的行为,我国的外交部门起初也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抗议。因为印度军队的演习虽然颇具挑衅意味,但其本身并没有越界。
可是,英迪拉让印度军队展开演习的目的就是要测试中国政府的底线。看到中国政府只是简单地抗议了几句,英迪拉顿时信心大增。
同时,军方的几位将领也在一旁不断鼓动英迪拉直接对中国开战。一位印军将领告诉他们的总理:如果未来印度军队真的与中国边防军开战,印度将在开战的三天之内完全夺取拉萨的制空权。
彼时的印度接受了一大批来自苏联的军事援助。而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还很僵,这使得印度军队高层普遍认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对中国军队的装备优势。
于是,英迪拉下令在中印边境上采取所谓的“进攻政策”。
刚开始,印度军队的行为还非常谨慎。绝大多数的印军在越过两国边境之后,只是在中方的两个边境哨所之间见缝插针地修建新哨所,以这样的办法来宣称印度对于这些地方所谓的主权。
而就在印军不断在边境以各种龌龊的手段挑衅之时,英迪拉却被自己身边的两名锡克教保镖给刺杀了,这让中印边境上的局势瞬间就变得无比尴尬了起来。
箭在弦上的冲突
在英迪拉遇刺身亡之后,那些正在边境上挑事的印度军队一下子就群龙无首了。最终,印度政府只得让他们暂时退回本国边境线以内。
1984年10月,英迪拉的儿子拉吉夫.甘地成为了新一任的印度总理。在拉吉夫上台之后,他立刻就想起了外祖父和母亲没有完成的事情。
随后,他就屡次三番地在印度国内的媒体上发表针对中国的挑衅性言论。
1986年2月,在拉吉夫的命令下,印度军队的鹰派将领希纳斯瓦米策划了一场名为“棋盘行动”的军事演习。
按照希纳斯瓦米的设想,这场演习就是要训练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上迅速集结并向中国军队出击的能力。
拉吉夫对希纳斯瓦米的这个计划十分满意。他立刻下令,让印度军队按照英迪拉时期的计划,继续在中印边境构建防御工事,试探中国军队的反应。
同时,印度也从北方的各个土邦中抽调军队不断增援至中印边境地区。到了1987年四月份,印度方面已经在两国的边境上集结了至少十万人。
1987年5月,中印两军首次在边境上爆发了武装冲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副营长在冲突中牺牲,印军也付出了21人伤亡的代价。
当时的各大国际媒体也纷纷将目光对准了中印边境,许多人甚至认为中印双方马上就会爆发一场新的边境战争。
我国向来主张以和平的手段解决边境争端,但面对印度接二连三的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不得不为最坏的结果做好准备。
一时之间,成都军区调集了四万余人的部队作为先遣队抵达中印边境。
当然,既然印度方面没有开第一枪,我军也没有率先发动进攻的必要。因此,这次在中印边境上展开的军事集结活动被我方称为“874演习”。
就这样,中印双方的军队几乎面对面地展开了两场针锋相对的演习。可是,就在全世界都在预测未来的战争走向时,印度方面却突然派出特使赶到了北京,向中方表达了无意扩大冲突的想法。
大家全都被拉吉夫政府的这一通操作给搞懵了。明明前不久还在肆意挑衅,拉吉夫和印度政府为什么突然“认怂”了呢?
印度人的“考量”
其实,拉吉夫对印度军队的战斗力是非常清楚的。
拉吉夫当时之所以要在中印边境上做出一系列的挑衅动作,主要是想给他自己挽回政治威望。
彼时的国大党内部充斥着各种反对拉吉夫的声音,如果拉吉夫不能及时地将国大党团结在自己的周围,那他离下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可是,拉吉夫又没有能力去解决印度国内错综复杂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因此,拉吉夫只能够选择通过对外挑起争端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但是,如果印度军队真的与中国爆发了战争,又很有可能大败而归。届时,拉吉夫的政治威望必然迎来断崖式的下跌。
所以,在两边走到战争边缘的时刻,拉吉夫又不断告诫前方的印度军人保持克制,千万不能刺激中国军队。
但对于拉吉夫的劝阻,印度军方的各级将领却不以为然。他们依然幻想着用武力征服中国,甚至在拉吉夫下达命令之前,印度军方都一度做好了直接与中国开战的打算。
万幸的是在中国方面与拉吉夫派出的特使进行了洽谈之后,印度军队立刻撤出了中国的领土,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就这样被消灭在了无形之中。
在被迫撤回国内以后,当时的印度军队参谋长还愤愤不平地表示:“我们完全有能力迅速扫清这一路上的中国军队,但我们在准备发动进攻的最后一刻却收到了撤退的命令,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在这次失败的挑衅过后,印度国内的各方势力对拉吉夫彻底失去了信心。人们愤怒地冲上街头,焚烧拉吉夫的画像,指责他向中国政府做出了太多的让步。
事实上,全印度上下只有拉吉夫一个人能够看清楚当时的形势。彼时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已经完全正常化了,印度再想像过去那样靠着美苏对抗中国已经是不现实的了。
最终,拉吉夫在印度国内的一片咒骂声中黯然下台,他所代表的印度国大党也遭遇到了一场空前严峻的政治危机。
1991年5月21日,拉吉夫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参加竞选活动的时候被一名女性送上的鲜花炸弹炸死,整个印度瞬间陷入了震惊与悲痛的氛围之中。
虽然印度人对拉吉夫有着各种各样的不满,但人们还是始终将他当成尼赫鲁家族法继承人。没想到拉吉夫居然和他的母亲一样死于非命,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唏嘘的事情。
在拉吉夫遇刺身亡后,中方也在第一时间向他的家人表达了慰问之意。虽然拉吉夫曾经为了挽回其个人的政治声望不惜在两国边境上挑起争端,但中方依旧很赞赏拉吉夫在关键时候做出的清醒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