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向思燚 责编:高赛琦 审核:谭麟 监制:赵若一 总监制:李天翔
在成都,你可能经常听人说“后子门”,但是打开地图,却找不到后子门的准确位置。后子门在哪儿?成都的后子门,其实是一个片区的名字,而往前点追溯,它曾是一条街道的名称。
明太祖朱元璋给他最宠爱的儿子朱椿,在成都修了座蜀王府。蜀王府的外城,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设了一道门,其正式名称是体仁门、端礼门、遵义门、广智门。由于当时的成都百姓也把蜀王府称为“皇城”,因此又按照京城对皇宫的称呼,将南面的端礼门俗称为天安门,把北面的广智门俗称为厚载门。但是在民间口语中,厚载门逐渐被误称为简化的后宰门,再后来,又误称为更加简化的后子门。
到了清朝,后子门被拆除,形成了一条南北向的小街——后子门街。
center; text-indent: 0;">
center;">▲明蜀王府复原模型图 图片来源: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成渝铁路的通车,成都市修建了从火车北站进入市区的纵贯南北的交通干道,被命名为人民路。原来的后子门街在扩建之后变成了人民路中段,1981年更名为人民中路一段。但由于多年来的习惯,成都人依然把人民中路一段及附近的片区称为后子门。
center; text-indent: 0;">
center;">▲人民中路一段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后子门一带,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是成都的地理、政治、文化中心,也因此留下过不少传奇。
2014年,考古人员在后子门成都市体育中心南侧的一处工地里,发掘出一段约7米深沟壑遗址,它为世人打开了一道“穿越”之门。经考证,这个沟壑,属于成都历史上著名的人工湖“摩诃池”,翻开诗词书册,你会发现许多到过成都的文人都曾描绘过它。
摩诃池诞生于隋朝。公元585年,隋文帝杨坚派第四子杨秀镇蜀。雄心勃勃的杨秀重建了秦朝时张仪留下的“子城”,把当时的成都市域面积增加了差不多一倍。杨秀还从城中就近取土修筑城墙,而取土留下的大坑,慢慢地被雨水和地下水填满。形成了一个“人工湖”。有位西域僧人云游至此,说了句“摩诃宫毗罗”。这是梵语,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翻译过来就是:湖水浩瀚广大,如潜龙在其中,摩诃池自此得名。
由于摩诃池其实紧邻隋蜀王宫,环湖一带便成了杨秀的宫苑区,寻常平民不得涉足。杨秀更把摩诃池附近的东城楼改建为散花楼,用来游宴取乐。
center; text-indent: 0;">
center;">▲散花楼俯瞰摩诃池意境图 图片来源:央视《国宝发现》
百余年后,年轻的李白来到成都,登上此楼时,正值朝晖洒落、晨光熹微,于是有了《登锦城散花楼》里的名句:“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这方无心插柳的摩诃池,最初只能贮蓄天然雨水。而到了唐代,公元785年,西川节度使韦皋开解玉溪,并与摩诃池连通,为摩诃池注入了充足水源,湖面逐渐扩大。唐朝中叶,摩诃池已是泛舟游览胜地,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城市公园。文人墨客、平民百姓都可以到摩诃池上泛舟游览,宴饮聚会。
据说杜甫就曾泛舟湖上,写下《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诗中称“莫须惊白鹭,为伴宿青溪”。摩诃池的秀丽景色,也借着大诗人的诗句声名鹊起。诗人高骈也有诗写道:“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
五代十国后,前蜀皇帝王建修建新皇宫时,把摩诃池纳入了宫苑,改名龙跃池。王衍继位后扩建皇宫,为龙跃池注入活水,改名为宣华池,并且环池修筑宫殿、亭台楼阁,其范围广达十里,连青羊宫都在宣华苑内。
而后蜀孟昶更是将湖面由500亩扩成1000亩,作为前蜀和后蜀的皇家池苑,摩诃池迎来了它的极盛时期。孟昶和花蕊夫人在摩诃池畔共度了大半辈子浓情浪漫的时光。在花蕊夫人的宫词里,几乎每一首都能瞥见“长似江南好风景”的摩诃池风韵。
center; text-indent: 0;">
center;">▲北宋摩诃池拼花石子路 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到了南宋,摩诃池依然维持了相当的规模,大诗人陆游在成都宦游居住期间,就曾写下了《摩诃池》一诗:“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春水生新涨,烟芜没旧痕。”而宋朝末年,摩诃池渐渐颓败。
建明蜀王宫时,摩诃池被填平了南部,清朝建贡院时又被填了东侧。到了民国初年,摩诃池仅剩的西北部分也被完全填平,变成了演武场。至此,摩诃池被彻底抹掉了踪迹。
始于隋代、终于民国,历时1000余年,摩诃池见证了成都建城后,将近一半时间的历史。
而随着东华门遗址公园的建成,这一片湖水,将不只存在于诗词之中,它也会成为一个窗口,让人们真实感受成都历史的厚重。
center; text-indent: 0;">
center;">▲东华门遗址内场城 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